莆田網訊 記者昨日獲悉,市城市管理局貫徹落實省、市紀委“點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突出問題,結合職能工作實際,聯合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制定我市《開展物業服務企業侵占住宅小區業主公共收益專項整治方案》,糾正和查處違規物業服務企業,推進規范化經營,維護業主合法權益。
專項整治重點對新修訂的《福建省物業管理條例》施行以來,侵占屬于住宅小區業主的共用部分、共用設施設備所產生的公共收益的;未按合同約定或業主大會決議分配住宅小區業主公共收益的;未將公共收益存入專戶的(專項維修資金專戶、業主大會或業主委員會專戶);每季度未將公共收益收支明細在物業服務區域內醒目位置公開公示等物業服務企業違法、違規行為。
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公用科負責人陳智謙介紹,公共收益是指住宅小區樓道、電梯、外墻、道閘等廣告費;公共場地、公共道路的車輛停放場地使用費;公共場地擺攤、自制售水機、快遞柜進場費;通信基站等設備占地費;屬于全體業主的會所、幼兒園、游泳池(館)、健身室(館)、物業服務用房、架空層等公建配套用房或公共場地的租金收入。通過整治物業服務企業侵占住宅小區業主公共收益、收入及分配不公開等問題,回應當前群眾信訪反映較為集中的民生熱點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目前,全市共有304個物業服務住宅小區完成自查,自查金額累計達1162.68萬元。各縣區(管委會)物業管理主管部門聯合屬地發改、市場監管、公安、民政等相關部門以及街道(鄉鎮)組成調查組,對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的住宅小區進行抽查核實,對發現的問題線索,形成問題清單。
8月底前,對于查證屬實的問題線索,由各縣區(管委會)物業管理主管部門約談物業服務企業,責令限期整改,并指導街道(鄉鎮)、村居就地化解問題。拒不整改或逾期未整改的,由縣區(管委會)物業管理主管部門依規予以處罰。受處罰的企業由市場監管部門記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同時由發改部門歸集至“信用中國”(福建莆田)公示。有關企業和人員存在暴力抗拒檢查或侵占小區公共收益等行為的,由當地公安機關依法依規查處;或由街道(鄉鎮)、村居引導小區業主委員會或業主代表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追討被侵占的公共收益。
有關方面還公布了舉報熱線:市直2653369、仙游縣8931972、荔城區2290661、城廂區2299028、涵江區3593099、秀嶼區5850299、湄洲島5092776、北岸5952916。(湄洲日報記者 黃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