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掀起熱潮。我市城鄉各地“黨建+”鄰里中心發揮“近鄰”黨建優勢,“鄰”距離宣傳,讓學習接地氣,富有感召力。
我市以黨建引領,全面推進“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打造開放、集約、共享的“一刻鐘”服務圈,創新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倡導的“遠親不如近鄰”重要理念,實現社會治理服務和居民幸福指數的同步提升,形成獨具特色的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莆田模式”。
荔城區玉湖新城“黨建+”鄰里中心內,工作人員為前來辦事的居民作指導。 本報記者 蔡昊 楊怡玲 攝
家門口盡享“一站式”服務
昨日一早,荔城區拱辰街道張鎮村萬科城居民張瑞帶著7歲的兒子來到附近的玉湖新城“黨建+”鄰里中心,參加樊登讀書會。時值暑假,鄰里中心成為少年兒童假期的樂園。
二樓托育園,園長周麗麗和幼兒們在玩游戲。三樓托教教室內,老師給學生們輔導學業?!昂⒆邮罴贌o人看管,送到鄰里中心,既有專業老師教功課,又有安全保障,我們上班也安心?!爆F場的一名陳姓家長說。
“鄰里中心共有6層,目前開放4層,幼兒、青少年、青年、老年等各個群體都能在不同樓層找到歸屬?!庇窈鲁恰包h建+”鄰里中心負責人何子鵬介紹。作為當地人,他沒有想到,過去水患頻仍的張鎮村在木蘭溪流域綜合治理后,會崛起一片生態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厚的玉湖新城。去年11月,玉湖新城“黨建+”鄰里中心啟用,如今已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60歲的田梅玉每天都要到鄰里中心四樓的“長者之家”舞蹈室練舞,以舞會友。她認識了新鄰居,還和舞友們組成一支俏夕陽舞蹈隊?!翱鞓飞?老有所樂,強身健體?!边@是田梅玉在鄰里中心的獲得感。而八旬老人郭銘成的幸福感則是在棋牌室與棋友“斗智”,在乒乓球桌前與球友“斗勇”。在這所家門口的“老年大學”里,他的興趣愛好得到發揮,成為一名多才多藝的老人。
在鄰里中心近鄰廣場,有一塊四色的標識,紅色代表黨建引領、有力托舉,綠色代表滿懷希望、努力成長,黃色代表溫暖朝陽、關愛鄰里,藍色代表蘭溪變化、美好愿景。玉湖新城“黨建+”鄰里中心多彩又多元。
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玉湖新城“黨建+”鄰里中心在全市首家引入VR黨史學習教育,開設玉湖黨史館,分為學習教育意義、黨的光輝歷史、黨史上的第一、學習教育要求、紅色影像和紅色留聲墻等五大版塊,讓干部群眾就近重溫革命歷史,接受紅色教育。
醫療教育、文體活動、便民服務……這個大型的綜合體,如何運營?該中心創新實行“黨建聯盟”+“中心黨支部”的運作模式,即黨建聯盟涵蓋多個基層黨組織的聯合賦能,同時承接多個上級黨組織的功能下沉,組建中心黨支部,保證鄰里中心的運營管理。同步展開的還有“黨員雙亮雙領”“代表委員議事”“服務項目認領”“清風工作室”等活動,收集居民訴求并歸類整理,讓中心服務貼近民生。
從收集的群眾訴求清單里,玉湖新城“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圍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新增了醫保事項便民代辦窗口,方便社區居民辦理業務。醫保事項下沉至社區,這是全市首個試點。目前鄰里中心可辦理事項有450項,讓居民享受“近鄰”便利。
“基層黨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焙巫御i說,鄰里中心打造的社區治理服務共同體,受益張鎮村、西洙村、陡門社區和荔浦社區等4個村居和萬科、富力、正榮府等11個小區。黨建有溫度,幸福有質感。
延伸社區治理“末梢終端”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去年,我市在全國首創“1+6+X”模式,將黨建工作延伸至社區治理的“末梢終端”,整合教育、養老、醫療、商業、文化等資源,建設“黨建+”社區鄰里中心。
我市專門成立創建“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工作聯席會議,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親自謀劃、部署、推動,讓鄰里中心成為線下服務群眾的指揮中心,線上鄰里交流的集聚中心,探索“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食有所安、居有所樂、事有所辦”的基層社會治理“莆田路徑”。
市委書記劉建洋指出,推進“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徑,是加強基層黨建、夯實基層基礎的重要載體,是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有效探索。
今年,我市繼去年試點建設17個社區后,再建21個社區,實現中心城區全覆蓋。遍地開花的“黨建+”社區鄰里中心,搭起便民利民惠民服務圈,架起鄰里互動互聯互助的橋梁紐帶,居民服務更加溫馨,睦鄰關系更加和諧,社區治理效能更加高效。
福利也延伸到農村。城廂區華亭鎮五云村采取“黨建+”鄉村鄰里中心模式,為村民提供社保、養老、醫療、休閑、辦事等便民服務,還為老人提供領收養老金服務,代繳電費、話費、醫保、社保,滿足小額存款等,解決農村留守老人生活困難。鄉村鄰里中心還設置農副產品展廳,建設推廣平臺,幫助村民推介當地特色農產品,實現小康生活。常太鎮下莒村鄉村鄰里中心是推動當地觀光旅游、民宿餐飲、枇杷產銷的中樞站,還形成集行政服務、醫療衛生、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副集鎮中心。
我市突出開放招商、強化項目帶動,深入實施“雙輪”驅動,“黨建+”鄰里中心也融入工業園區。在華林工業園區,依托三威等企業打造的園區“黨建+”鄰里中心,服務人才、服務企業、服務員工,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高標準謀劃、高質量建設、高效率運行,從社區到鄉村,從園區到企業,各具特色的“黨建+”鄰里中心在全市逐步鋪開,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基層治理進入“快車道”。
新時代“楓橋經驗”煥風采
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扎實做好黨建引領、資源整合、力量協同、共建共享“四篇文章”。此外,莆田“綜治+”社會治理機制是助推“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另一亮點。
為將“1+6+X”中的“X”最大化,我市推動為民服務平臺高效運用,開通12345便民服務平臺與網格化平臺協同功能,打破110報警服務平臺、12345便民服務平臺、數字城管平臺、網格化信息平臺、12348法律服務熱線等平臺熱線間壁壘,實現系統互聯互通,構建各級職能部門聯動辦理群眾訴求事項綜合服務體系,主動與社區鄰里中心對接,服務群眾。
“從12345熱線反映,物業管理投訴多?!比∈准椅飿I糾紛調處中心在拱辰街道落地運行,賦能附近的“黨建+”社區鄰里中心。
“物業糾紛大多涉及鄰里問題?!崩蟪欠ㄔ悍ü俳榻B,物業糾紛調處中心集行政管理、多元調解、司法裁決、部門協同、社會參與于一體,“一站式”調處糾紛,將司法服務前移至社區,把物業糾紛化解在源頭。
二樓違章搭蓋陽臺,影響三樓業主居住環境,協調未果后,三樓業主以不繳物業費方式抗議。一方不處理,一方不繳費,一拖就是5年。上月,這起業主欠繳5年物業費案件,在物業糾紛調處中心得到調解,業主當場繳清了欠款。
這是莆田“綜治+”社會治理機制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的一個縮影。
以鄰里中心為依托,從“油鹽醬醋茶”到“衣食住行閑”,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城廂區鳳凰山街道筱塘社區設立交通違法受理平臺,規范交通管理秩序,實現社區內就近違章處理。霞林街道霞林社區依托市、區大調解辦駐區優勢,打造“1+N人民調解委員會”等一批民間調解品牌,參與調解征遷群眾的糾紛、訴求,近距離化解“鄰里結”。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黨建更具深意,不斷拓展“黨建+”鄰里中心的內涵外延,為深入實施“雙輪”驅動、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賦能添彩。 (湄洲日報記者 黃凌燕)